您好,欢迎来到特色种植市场网

特色种植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种植特产

平乐县张家镇:人大代表助力搭建“产销桥” 千亩“黄金粒”铺就致富路

时间:2025-08-0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盛夏时节,平乐县张家镇千亩金槐种植基地迎来丰收,漫山遍野的金槐树挂满饱满的穗粒——槐米。张家镇人大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以“党建+助农”模式为抓手,组织人大代表中的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党旗引领‘槐’助农忙”主题实践活动。人大代表带头行动,既当采收“帮手”,又当销路“纽带”,通过实地调研解决农户用工、运输等难题,联动商户拓宽市场渠道,以“红色力量”助力槐米丰收,彰显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担当。

1

  携手拓宽销路,搭建产销“新桥梁”

  晨曦微露,镇人大代表与党员志愿者一起,在香花村脱贫户的金槐园里熟练地协助采收槐米。尽管汗水湿透衣衫,但代表们干劲十足,确保农户采收无忧。“人大代表不仅帮我采摘槐米,还积极联系收购商,现在我又卖出了150斤。”香花村脱贫户颜大哥感激地说。随着张家镇香花村金槐种植规模在人大的推动下由500亩扩大到1200亩,如何打通市场销路成为农户关注的焦点。对此,张家镇人大将发展金槐产业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事项,创新推出“三联动”助农模式,一是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开展采收帮扶;二是联合电商平台搭建"槐米直通车"产销对接平台;三是对接食品、药品加工企业开拓深加工销售渠道。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农户的销售压力,推动槐米产业提质增效。同时,镇人大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调研农户需求,积极对接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客商,创新推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参与”模式,打造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镇商会与收购商对接,积极协调电商平台进行现场直销,并动员后盾帮扶单位和镇内重大项目企业助力销售在产销之间搭建“新桥梁”,帮助农户丰盈“钱袋子”,推动实现槐米产销两旺。

  修好产业道路,提升运输“加速度”

  一条产业路,就是一片“金槐”的致富路。走进张家镇香花村,一条1200米长的水泥产业路蜿蜒穿过千亩金槐种植基地,装载金黄槐米的三轮车往来穿梭,直接对接到收购商的收货点。“以前雨季路烂,槐米烂在树上。如今路通了,今年我已经通过这条路卖出1000公斤槐米,产值超5万元!”种植户颜大哥的话,道尽了产业路带来的新变化。产业路的建成,离不开镇人大的精准推动,人大代表在调研中发现金槐种植农户“运输难、损耗大”的痛点后,将其列为重点督办事项,通过实地走访、村民议事会制定“先急后缓”解决方案,协调乡村振兴专项补助资金、化解土地纠纷,推动1200米核心路段硬化完工。路通后,镇人大建立“跟踪问效+动态监测”机制,定期巡查养护,确保道路持续畅通;更以“道路+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全镇维护各类特色产业路8000米,带动金槐、葡萄等特色支柱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30%,为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铺就“快车道”。

  注入农科技术,打造品质“金招牌”

  金槐产业能成为张家镇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关键一环就是技术推广的“硬支撑”。张家镇人大盯准金槐产业这个“金饭碗”,带着乡亲们一起蹚新路。县、镇人大代表肖廷门既是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远近闻名的“田园工匠”。他没光顾着自己干,而是将学习来的种植技术掰开了揉碎了教给大家,主动带头组织技术培训、邀请农技专家钻到地里手把手进行指导,确保产业标准化、高品质发展,经过不懈努力硬是把金槐从2户试种的稀罕事,变成了香花村200多户抱团干的实在产业,形成了1200亩金槐连片种植基地。技术落地了,产量也提升了。现香花村金槐亩产约400斤,全村年产值突破750万元,户均增收2.2万元。如今,香花村的金槐产业链正从单一种植向深加工延伸,技术推广与产业路建设双轮驱动,为打造全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注入强劲动力。

  从路难走到车进田,从销路愁到钱袋鼓,张家镇人大将以更务实的履职担当,深耕金槐产业沃土。如今千亩槐米香满坡,甜的不只是乡亲们的日子,更是人大为民初心结出的“金果子”。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