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下镇:科技赋能夏耕忙

本报讯(记者何月 通讯员秦艳涛)眼下正值夏耕关键期,在灵川县潭下镇大泉村委的田野上,插秧机来回穿梭,布下秧苗;无人机低空翱翔,喷洒药物,一幅科技感十足的夏耕图景徐徐展开。
“这片稻田以前用人工打药水需要10个人4天才能完成,现在用无人机,我一个人一个上午就可以打完了,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秦永兴是潭下镇大泉村的村民,今年他通过流转承包了村里近千亩土地种植水稻。
早稻田里,稻穗已进入灌浆期,秦永兴操控着农用无人机在稻田上空平稳飞行,均匀喷洒出细密的药雾,短短五分钟便完成了一片稻田的植保作业。而另一边,他雇佣的农机手娴熟地驾驶着插秧机来回穿梭,将一株株嫩绿的秧苗精准、高效地植入水田。科技赋能,让曾经繁重的田间管理变得高效又轻松,不仅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用工难、用工贵”的痛点,更让秦永兴这样的种植大户可以从容地打理大面积土地。
据悉,潭下镇为广西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种植总面积约为2.6万亩,主要的粮食种植种类有水稻、大豆和玉米。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约为1.3万亩,占据了全镇粮食种植面积的50%。近年来,潭下镇依托现代化育秧中心保障优质秧苗供应,着重在水稻种植领域开展全流程智能农机推广。如今,潭下镇已较为广泛地应用智能拖拉机和旋耕机开展耕整地劳动,并使用智能插秧机提高栽插效率和精度,应用农用无人机进行高效植保,构建起覆盖水稻生产关键环节的“智慧农耕”图景。目前,该镇共拥有插秧机、无人机、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27台,为全镇水稻种植抢农时、保面积、提质量按下了“快进键”。
“眼下正值夏耕夏种时节,潭下镇将充分发挥育秧中心、农用无人机、插秧机等设施优势,抢抓农时推进夏耕备耕,以科技力量为粮食种植保驾护航。”潭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雍碧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