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自由”是个伪命题
近日,多地公布水果零售数据,如苹果、橘子、香蕉、西瓜等,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涨价。不少网友担忧:车厘子自由难以实现,现在又要失去普通水果自由了吗?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982年10月20日,一条简讯:南京市一座容量为两千吨的蔬菜冷库,最近建成并投入使用。改革开放之初,物质匮乏、物流落后,能够吃上反季节蔬菜,举国关注。而此前一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今天,这些问题还存在吗?现在人们已经不再为吃不上反季节蔬菜、水果而发愁,更多人追求吃得低脂低糖,追求高品质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蔬菜、水果,健康安全成为首选。
据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调查数据,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蔬菜的摄入量为269.4克,与2002年相比摄入量下降。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水果的摄入量为40.7克,处于较低水平。相关专家建议,每人每天应吃够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很多人在看到这一调查数据及专家建议后发出感叹:不是不想达标,无奈水果价格太贵。
就水果涨价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鲜菜、鲜果明显受到极端天气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其价格也同样不会持续在一个高位,食品价格是有平稳基础的。以进口水果为例。《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水果8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以车厘子为代表的进口水果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消费升级的样本。而泰国山竹价格日益走低,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集体涨价,一些进口水果的价格在不断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在整体消费升级背景下,其实人们不是吃不起水果,而是对水果的多样化以及高品质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对焦更加精准。
随着供应量的增加,水果价格回归理性是必然。除了一些进口水果、精品水果价格较高,大众水果有时还会出现价低无人问的情形。因此,不管是车厘子,还是荔枝、苹果、西瓜, 热炒水果自由,也许又是贩卖焦虑、商业炒作和营销手段。即便现在某种水果价格偏高,消费者也可以选择其他水果。
由此可见,水果自由是个伪命题。